close

最多年輕人定義成功是:身體健康。上一代重視的權力、名氣、財富,在這一代年輕人心中,排名遠落在身體健康與家庭、婚姻幸福之後。「對你而言,你認為成功是什麼?」年輕人回答「身體健康」的比例最高,占47.5%;「家庭、婚姻幸福」居第二;接下來是「平靜過生活、做自己」以及「工作穩定」,分居三、四名。「歐洲的年輕人,10多年前,就已經是這樣想的,」文化評論家南方朔認為,台灣這一代年輕人,家境大都小康、甚至富裕,從小衣食無缺,導致他們身上少了一股一定要在社會上成就什麼的驅策力,自然會把追求小我的幸福放在第一優先。


 


 


 


全球賽局


信心七成,競爭力不到五成


 


  調查發現,在不考慮全球化競爭、與台灣大環境低迷的前提下,67.8%的年輕人對自己未來的工作和事業發展有信心。「台灣學生基礎教育不錯,更有融貫中西文化、市場的能力,」Google全球副總裁李開復觀察。然而,在「在全球化的競爭環境中,以自己的條件與能力,要跟其他國家的同一輩年輕人競爭」問題上,有信心的從67.8%往下掉到剩48.6%,沒信心的比例則上升至47.9%。青輔會主委鄭麗君分析,台灣近幾年初入職場的年輕人,儘管學歷都比上一代提升,但卻是直接面對全球化競爭的第一代,使他們心中存在焦慮感。


 


矛盾思惟


推崇吃苦,但六成重待遇


 


  台灣年輕世代認為要在社會上成功的條件,又是什麼呢?認為「有專業能力、一技之長」的比例最高,達31.8%;其次為「外語能力強」,占26%。有趣的是,普遍被冠上草莓族世代的年輕人,認為「勤勞肯吃苦」是第三個成功必備的條件,而「抗壓性」也排上前五位。然而矛盾的是,儘管在認知上,年輕人認為專業與吃苦耐勞是成功的首要條件。但是年輕人實際上在尋找工作時,卻最看重「薪水高、福利好」,占60.9%。會考量「符合興趣與專長」的,只有35.1%,第三高竟然是「距離近、交通方便」。考量「產業前景好」的,只有16.6%,選擇工作富有挑戰也只有15.3%。


 


競爭門檻


大學文憑不夠,三成要往上念


 


  這一個在富裕社會裡成長的一代,會如何比較自己與上一代的差異呢? 22.8%的人認為是「高學歷」;其次是「吸收資訊豐富」,占21.7%;「生活物質條件較好」有11.7%,則排第三高。經過交叉分析,只有8.7%的年輕人認為高學歷是成功要件。雖然學歷不一定能帶來高成就、高所得,但是大學文憑已經成了職場的最低要求。調查顯示,30.8%的年輕人期許自己未來起碼會念到碩士學位、3.7%計畫取得博士學位,不到五成滿足於大學學歷。


 


國際視野


重視外語,但五成不想外派


 


  調查顯示,69.4%的年輕人想要繼續進修。其中,高達70.2%的年輕人欲針對個人專業,找尋與工作相關的技能、認證課程;另外近四成的受訪者,則想要增進外語能力。「要有經濟效益,一定是玩跨國的,」前鴻海法務長、政大科法中心研究員周延鵬說,語言能力是培養國際觀的基礎,更重要的是,知道自己在國際舞台上的定位,能玩、不能玩什麼。不過,在企業跨國經營成為趨勢,台灣年輕人接受外派的意願卻不算高。有超過一半、53.2%的年輕人抗拒到台灣以外的地方工作。


 


接觸中國


台灣優勢,近五成說不出來


 


  若跟大陸年輕人比較,台灣年輕世代的信心度如何?據調查,目前已有19%的台灣年輕人,有跟大陸年輕人互動的經驗。在「自認為哪些條件與能力,比大陸同年齡層占優勢」方面,回答不知道的將近五成,顯示出可能接觸不頻繁,所以不易比較。而在有具體回答的人中,11.5%選擇「專業、有一技之長」是台灣年輕人的第一優勢,其次是「吸收資訊豐富」「生活物質條件」。其他如「思想開放」「國際觀」上也普遍被認為是台灣的優勢。


 


尋找典範


自我抬頭,逾五成沒有偶像


 


  這一代年輕人心中的典範又是哪些人物呢?30.4%的年輕族群,把企業家放在第一順位,認同政治人物的只有9.4%。值得注意的是,有53.9%受訪者不願意回答,或說不知道。不將社會上任何一位成功楷模,視作人生效法對象,這也成了強調自我的表徵之一。在年輕人崇拜的成功企業家中,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、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,則各得到32%與31%的高支持率,以白手起家的奮鬥故事,成為年輕族群最仰慕的企業家。前10名的名單裡,還包括台北101董事長陳敏薰、春天酒店董事長何麗玲、台灣高鐵董事長殷琪,都是女性出頭天的代表,把老一輩的長榮集團董事長張榮發、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比了下去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藥師nini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